“但愿世間人無病,哪怕架上藥生塵”是同治年間一位學者寫給同仁堂十一世樂孟繁的一副對聯,盛贊同仁堂濟世養生的高尚醫藥道德與情懷。
其字面意思是:即使擺在自家藥架上的藥賣不出去,蒙上一層塵土,也不愿意看到百姓生病,而自家生意興隆。是仁者愛人、大愛無疆的仁愛思想和“以義為上”、“重義輕利”的義利觀的生動體現,是“仁”、“德”、“善”美德的有機結合,也是同仁堂創立者樂顯揚提出的“可以養生、可以濟人者, 惟醫藥為最”創業宗旨的最好詮釋,它成為同仁堂“同修仁德,濟世養生”企業精神和企業使命的思想來源之一。
簡稱為“兩個必不敢”,始見于1706年同仁堂藥店創始人樂鳳鳴編寫的《同仁堂藥目敘》,是同仁堂人恪守至今的古訓。該敘載:“古方無不效之理,因修合未工,品味不正,故不能應癥耳。平日汲汲濟世,競競小心。凡所用丸散無不依方炮制,取效有年。每庭訓之……遵肘后、辨地產,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,可以質鬼神,可以應病癥,庶無忝先君之志也”。
“兩個必不敢”的本意是:不論制作過程多么繁瑣、工藝多么復雜,為確保療效顯著,不敢有半點懈怠而節省步驟;不論中藥配方的成本多么高昂、藥材多么稀缺,為出珍品,不敢有半點吝嗇而省物料。
“兩個必不敢”體現的是以誠信精神為基礎的質量觀。同仁堂人在此基礎上總結出“誠信為本,藥德為魂”的經營理念和“德、誠、信”三字企業真經等行為準則,保證了“療效顯著”,實現了“濟世養生”的理想。
“兩個必不敢”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“誠信”要求高度一致,需要大力弘揚。如今,“兩個必不敢”早已家喻戶曉,不但同仁堂人將其視為“傳家寶”世代傳承,許多企業也將其納入經營理念。
同仁堂品牌創始人樂顯揚認為 “可以養生、可以濟人者, 惟醫藥為最”,并把“同仁”二字命名為堂名,認為“公而雅”。
《周易》“同人卦”天火同仁,象征同類會聚、齊心無私、協力經營共同事業,因此卦辭曰“亨”,即通達順利;漢黃石公《素書 • 安禮》“同仁”一詞,指同行仁德者;韓愈《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》用“同仁”一詞,取一視同仁之意。樂顯揚融合上述三意,命為堂名,既包含了儒家推崇的“天下為公”的思想,又蘊含了《爾雅》關于“義”、“正”的道德要求。
“同修仁德,濟世養生”是對同仁堂作為中醫藥企業的初心、使命和精神的新概括、新總結,表達的是同仁堂人立志以服務人類健康為己任的理想和追求。
“修合無人見,存心有天知”是中醫藥行業普遍遵循的傳統規則,更是歷代同仁堂人的自律準則。
“修”、“合”二字在古典藥籍中意相近,均與“炮制”相關。
“修合無人見,存心有天知”字面意思是:在沒有監管、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,在中成藥炮制的過程中依然要憑良心,自覺做到藥材地道、斤兩足稱、制作遵法。換句話說,雖他人不在場,但“上天”是知道的,講的是不能違背良心、不能見利忘義、不能偷工減料,是對人們常說的“人在做,天在看”的有力解釋。
“修合無人見,存心有天知”體現的是一種道德自律和行為準則。
“配方獨特、選料上乘、工藝精湛、療效顯著”是同仁堂的制藥特色,也是歷代同仁堂人對藥品質量的鄭重承諾和不懈追求。
配方獨特:同仁堂的處方大多來源于樂家祖傳、民間驗方、古方及宮廷秘方,經過不斷收集、整理、優化,形成了同仁堂特色的配方,《同仁堂傳統配本》是其代表作。
選料上乘:同仁堂遵循古訓和清宮制藥標準,制定了高于國家質量標準的企業標準,采用“采其地、用其時”和“上等、純潔、地道”的藥材,確保了選料、投料一流。
工藝精湛:遵照古訓,同仁堂依法炮制修合,前處理環節的20個工序50 多種加工方法沿用至今,并與現代制藥技術相結合,確保了同仁堂制藥工藝精深精良。
療效顯著:同仁堂歷來注重藥品療效,不僅悉心鉆研處方配伍、精選用料、精益制造,更是把藥品療效作為同仁堂質量觀的核心要求,用有療效的藥品實現“濟世養生”的價值觀。